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宜昌

宜昌:综合救助为群众提供更暖心服务

发布时间:2024-03-27 11:13 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宜昌市民政局不断巩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实基本兜底保障、强化专项救助、拓宽帮扶渠道、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落细政策,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让困难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是兜底保障基本生活。市民政局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标准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有机增长”的互动机制,持续提标扩面,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建立近23万人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开展年度核查、困难群众潜在对象摸排,形成线上预警监测、线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帮扶的闭环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启动综合救助试点,探索居住地申享改革创新性地提出将申请对象户籍从宜昌市扩大到全国范围,打破低保户籍壁垒,深入推进“告知承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承接省级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综合救助试点,在基层探索“一次求助、全程帮扶”的社会救助新模式,目前已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建立两个社区综合救助实体试点。

二是强化衔接专项救助。市民政局制作《宜昌市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具书》,针对广大群众突发性、急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持续加大急难型临时救助工作力度,切实发挥临时救助兜底纾困、救急解难的突出作用。同时继续在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根据困难类型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推动部门协同和资源统筹。比如西陵区西坝街道的小文正读初中,因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异常,生活和上学没了着落,在为其申请临时救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后,街办联系教育局和学校说明实际情况,帮其协调入学、减免学费等相关事宜,通过衔接教育专项救助,帮助小文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是链接资源脱困助富。仅仅依靠政府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的服务有限,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努力链接慈善公益救助、志愿服务等各方资源,从原有的民政部门“有什么就给什么”转变为困难者“需要什么就尽量提供什么”,使救助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家住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的李阿姨因重度残疾瘫痪在床,女儿小张为照顾母亲只能打零工维持生活。民政工作人员积极链接资源,向小张推荐合适的托养机构和工作机会。经过多方帮扶,阿姨顺利入住区社会福利院,小张也在一家药店工作,这个家庭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