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典型案例

襄阳:高标准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共同缔造惠泽民生

发布时间:2023-09-04 17:30 来源:襄阳市民政局

一、案例背景

今年以来,襄阳市民政局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围绕推动社会组织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抓住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建强孵化平台,拓宽孵化途径,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持续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活力,助力共同缔造。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坚持把准“孵”的方向。依托襄阳市社会组织党建培训基地,建成4个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打造30个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和20个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示范点。坚持建强“孵”的平台。投入300余万元建设市级社会组织综合孵化园,分层分类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的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入驻培育、督导培训等系统服务,累计孵化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千余家。坚持拓宽的渠道社会组织综合孵化园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业社工机构入驻,常年提供社会组织人才培养指导实践服务;与团市委合作在市青少年宫成立青年社会组织示范基地,打造党建带团建示范点;联合市科协启动科技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面积达1800平方米。

(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筹划实施社会服务品牌“光明谷”项目共57个,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20万元,对所有落地在社区的项目提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任务指标,为社区建成“带不走的工作队”。积极培育基层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着力聚焦为民服务、矛盾调处、养老托幼、文体娱乐、农技服务等领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专项资金、补贴活动经费、公益创投竞赛等措施,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000余家,目前,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达1.2万余家,力争2023年底突破1.5万家。

(三)助力共同缔造惠泽民生。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为社区“一老一小”、困境人群和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运用“五社联动”机制,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实施涵盖基层治理、社区协商、养老托幼、慈善社工、志愿服务等项目约200个,建立运行30乡镇(街道)“社区公益基金”惠及基层群众15.2万人襄阳市物业管理协会会同组织、民政等部门,开出“腾飞夜话”“楼道公约”等20余个“小处方”,探索推广“幸福夜话”“书记唠嗑会”“流动党员民意收集站”“共享小站”等特色鲜明的常态化民意收集机制,培育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建立社区、小区志愿服务站507个、社会组织孵化站114个、志愿者100余万人,形成了“群众下单—支部接单—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买单”为民办实事的微循环,先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和“微心愿”3000余件。襄阳市春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樊城区铁路社区,依托红色驿站,在社区开办老年大学、爱心食堂、四点半课堂,解决了社区“一老一小”服务问题;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7类志愿服务,构建起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累计帮扶1.6万人次。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建设作为工作抓手。民政部门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中,积极联合各相关部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设,形成各相关部门互相支持配合的培育孵化合力。

(二)坚持社区需求与社会培育相统一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要以解决平安创建、纠纷调处、和谐社会等社会需求,解决居民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和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追求需求为出发点,有序规划设立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有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助力共同缔造中发展壮大。

(三)坚持把引导发挥作用助力共同缔造惠泽民生为发展目标。要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通过提供多样、精准、差异化服务,帮助解决社区实际困难,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