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慈善动态

【湖北】以“五社联动”为抓手 促进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06 16:56 来源:湖北省民政厅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总结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机制,实施“五社联动”项目,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组织化、常态化,促进志愿服务有效融入社区治理,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创新“五社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湖北120多万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投身抗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主要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人员排查、防疫知识宣传,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涌现出了“最美90后教师”华雨辰、“快递小哥”汪勇等一批优秀志愿者,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美90后教师”华雨辰 / “快递小哥”汪勇

在继承总结“三社联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抗疫实践中涌现出的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两个要素,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先后提出“五社一心”、“五社联动”,开启了“五社联动”的探索。不论是“五社一心”,还是“五社联动”,社区志愿者都是“五社”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社区志愿者是人力资源,体现的是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引导着社区居民从服务对象向治理主体的转变。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链接慈善组织资金8300万元,依托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实施“五社联动”项目,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机制,助力推动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第一阶段项目覆盖武汉市87个社区、其他市州123个乡镇(街道),有效助力化解“疫后综合征”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实施“五社联动”项目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得到深化,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在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在增强。湖北省及时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出台《关于创新“五社联动”机制 提升社区效能的意见》《湖北省城乡社区“五社联动”工作指引》,举办“五社联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探索“五社联动”的过程中,最初认为社区志愿者发挥辅助作用,后来逐渐认识到社区志愿者在“五社联动”中发挥依托作用,社会慈善资源发挥助推作用,从而构建“五社联动”机制的基本架构: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运用“五社联动”机制,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为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机制,今年5月,湖北省民政厅和省文明办联合出台《关于完善“五社联动”机制 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意见》,提出从五个方面促进志愿服务:一是不断完善社区平台功能,深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基础平台和支持力量。二是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好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基地)、志愿服务联合会作用,提高下沉党员项目化实施水平,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推动文明实践服务更加精准,形成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工作格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四是紧紧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五是着力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拓宽文明实践支持渠道,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设立社区公益基金,支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

湖北省紧紧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和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着力孵化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省民政厅印发《湖北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加大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开展好“邻里守望”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对依法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其进行身份标识,全省共有标识的志愿服务组织812家。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购买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资金6350万元,支持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建立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发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截至目前,湖北省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注册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达5.2万个,注册志愿者人数从2020年底的885万人增长到1074万人以上,占全省常住居民人口的18%。在城市社区,助困、助老、助残、助学、助医、治安巡逻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建立。在农村社区,环境整治、乡风文明、邻里互助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壮大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对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文明委印发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制度。

一是将下沉党员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借鉴疫情防控经验,湖北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将党员下沉社区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建立“社区点单,党员报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全省1112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4556家社区,104万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每个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累计时长不少于20小时。

二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试点。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利用民政部支持的中央福彩公益金开展志愿服务创新试点,共投入920万元,资助36个县(市、区)实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2022年,湖北省民政厅继续链接慈善资源,按照每个项目20-25万元的标准,与省文明办联合指导全省42个乡镇(街道)实施“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志愿加油站”项目,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时,明确该项目经费的10%要直接用于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10%用于支持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日常活动。

三是持续开展社区公益创投活动。配合基政处通过公益项目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湖北省民政厅连续七年举办全省公益创投大赛,累计举办15期培训班,创意策划3000多个公益项目, 360多个公益项目进行集中路演。市县民政部门也组织举办了公益创投活动,对获奖项目给予适当资助,较好满足了社区居民“微梦想”、“微心愿”、“微诉求”,有效夯实了志愿服务的群众基础。

湖北省社区公益创投大赛 / 荆州市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 / 蔡甸区志愿服务项目路演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 宜昌市城乡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大赛 (从左至右)

四是推动社区公益积分试点。社区对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时长进行量化积分,以精神嘉许为主、物质嘉许为辅的原则进行回馈,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湖北省民政厅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与慈善事业、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着力打通线上慈善捐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积分兑换各环节,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恩施州村民兑换生活物资 / 五峰推行公民诚信积分制 / 宜昌“爱心超市” / 赤壁市“志愿者积分公益联盟”(从左至右)

湖北省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一定程度存在志愿服务信息化集约程度较差、注册志愿者活跃度不高、志愿服务积分尚主要局限于社区层面、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制度落实不够等不足。

下一步:

    湖北省将着重从促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加大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以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常态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