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民政要闻

筑堡强基、共同缔造,高质量推进现代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0 19:30 来源:三峡日报

9月18日至19日,第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宜昌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及社区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单位代表等共聚一堂,就创新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展开交流互鉴。

宜昌社区治理充分展现“共同缔造”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

“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力量的积极参与,而在参与过程中,情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联合作用。”好的社区治理,需要以人为中心。而在治理过程中,情感的入场为规则基础上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提供了可能。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规则的遵循上,让情感回归到社区治理中,通过情感移植、情感再造和情感升华,解决社区如何协同的问题。
宜昌是一个拥有新兴发展动力的城市,在参观的社区治理样本中,“共同缔造”这一理念在场景设计的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宜昌把传统要素和群众需求等相结合,政府和各方社会力量积极互动,多元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在创新制度与完善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生动的实践。

数字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卫星遥感、时空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正在赋能基层治理创新。”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创新基层治理的途径。”龚健雅说,主要包括细化社会治理单元,探讨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以及现代化信息手段。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条”到“块”的认知转变。块数据是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人、事、物、组织等社会管理要素(“条”数据),按照管理层级封装到市、区、街道、社区等“块”结构中。

基于地理实体构建的“块”数据智能底板,是跨部门协同治理的核心基础,是推动治理精细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数据基础。块数据治理体系,不仅可以用于物理城市的管理,而且可以对任意具有社会意义的管理单元实现综合治理。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疫情防控和一网统管等应用场景中,块数据治理技术发挥了支撑作用,能够为数字社会建设与社区服务创新提供解决方案。”龚健雅表示。

宜昌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大维

“宜昌深入推进筑堡工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9月18日,在先后考察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猇亭区六泉湖社区等地后,张大维对宜昌基层治理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张大维表示,宜昌是“强行政—强社区”互嵌型模式的典型代表,市域范围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呈现出从“强行政”到“强社区”,从“善政”到“善治”的逻辑。

如何理解“强行政—强社区”互嵌型模式?张大维说,一方面,宜昌通过“一线五化”,纵向上理顺了“市区—街道—社区”条块关系,实现不同层级政府、不同部门间治理资源的制度化纵向联动,并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另一方面,吸纳社会组织、物业等不同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发动居民协商自治,实现了对多元主体治理要素的策略性横向整合。

张大维认为,宜昌在推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中缔造社会治理共同体,路径方法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筑堡工程为“共同缔造”强基赋能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徐勇

“宜昌的筑堡工程回答了新时代的‘时代之问’,是基层治理的创新之举。”

筑堡工程与“共同缔造”理念高度吻合,都是以基层基础为依托,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与基层社会的自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筑堡工程为“共同缔造”强基赋能,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基层社会的特性发生变化。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难以满足,产生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基层。

“基层是国家与社会的结合部位,‘共同缔造’、筑堡工程将国家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徐勇说,社会成员相互联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只有群众共同参与筑堡工程,基层治理才能成为内生可持续、最为稳固的堡垒。

对于宜昌如何更好地实施筑堡工程,徐勇建议,政府管理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及社会需求,“通过一件件具体项目、具体事件的实施打好基础,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及方式方法,调动和激发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共同缔造”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

9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以视频方式作了《迈向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的主题发言。

姜晓萍认为,基层治理是党的执政长远之计,国家固本之策。其政策理念更多体现党建引领、人民至上;政策措施是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社区资源、减负降压;政策保障是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资金配置、社工队伍。

姜晓萍建议,实施五大行动,构建社区发展共同体;推进五大工程,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促进五个优化,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推动五个强化,构建社区安全共同体;提升五个能力,构建社区行动共同体,形成幸福美好公园发展之路。

姜晓萍说,山水人城和谐融合的空间之美,绿色低碳活力创新的发展之美,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秩序之美,烟火气生活归属感的生活之美,最终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期待梦想能够照进现实。

“共同缔造”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耀垠

“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共同缔造’将以塑造人的素质来巩固党的基础,来实现国家建设好现代化强国。”9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耀垠表示。

“‘共同缔造’的核心在‘共同’,最根本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朱耀垠说,“共同缔造”的关键在参与,而参与的关键在发动群众,但这也是重点和难点。“要更好地发动群众参与,要划好治理单元,方便群众参与;加强党建引领,带动群众参与;选准参与载体,吸引群众参与;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塑造社区文化,吸引群众参与;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群众参与;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持久参与;加强教育培训,引导群众参与。”

朱耀垠认为,“共同缔造”的意义在创新。宜昌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共治的城乡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以创新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艳玲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以治理模式、方法、技术的匹配,实现法治化、制度化、结构化,最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9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艳玲表示。

何艳玲认为,要理解城市社区的性质必须先理解城市的性质。既繁荣又疏朗、既多元又融合、既弹性又稳定,是当下城市治理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区治理的三大任务。

“我们必须通过创新来迎接挑战,创新意味着城市社区很多难题的解决可以更灵活、更智慧。”何艳玲说,用技术让社区更易感、更安全、更韧性。

何艳玲说,社区不是末梢,而是基础、基石和基点,因此社区治理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党委政府的战略性工作。而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不仅要有使命精神为驱动,也要有科学方法和专业能力为指导,如共同缔造、人民算法、技术善治等。

“有事好商量”构建有温度的基层治理

——吉林大学教授、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

9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表示,基层协商治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机制,协商、民主与共识是贯穿基层协商治理全过程的三个要素。

张贤明表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内嵌于中国人日常生活。把“有事好商量”作为协商的内在价值,有利于降低协商的复杂性,为构建有“温度”的基层治理奠定基础。

基层协商治理如何以“民主”为价值引领?张贤明表示,民主的核心要义是以解决人民问题为价值依归。“基层协商治理既是协商的过程,也是民主的机制,让协商治理体现出人民民主中‘人民存在’的精髓、‘全过程’的链条,以覆盖基层所有的利益主体,凸出人民民主中‘人民’的要义。”

张贤明说,民主是为了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诉求,而不是在多数与少数的对立中创造冲突。“只有凝聚共识,协商治理的结果才能够涵盖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够化基层矛盾为团结、化基层戾气为祥和。”

打造“一线五化”基层治理“宜昌范式”

——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元程

宜昌以“一线五化”为重点,启动实施筑堡工程,推进市域治理重心、资源、服务、力量全面向社区下沉,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治理、核心在人。宜昌突出队伍专业化,培育多元治理主体,锻造了一支懂城市、善治理的干部队伍;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红色业委会、物业和社会组织;壮大了红色志愿服务力量。

为推进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宜昌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了优化升级,建立了“三治融合、协商自办”“吹哨报到、宜接就办”“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机制。

顺应数字化趋势,宜昌还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和数字化开发应用,大力推动基层治理方式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精准管理和全面服务转变。

宜昌将以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吸收专家学者智慧,因地制宜,守正创新,全面推进筑堡工程,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为全国社区建设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昌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