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媒体报道

湖北日报: 1647封书信浸润乡村孩子青春

心结在“树洞”中解开

发布时间:2024-04-11 08:30 来源:湖北日报

1647封书信浸润乡村孩子青春

湖北日报讯 (记者包东喜、李光正、通讯员蔡友恒、杨建雄)“我是一个经常感到自卑的人,因为我的右眼有一个像黑眼圈一样的胎记……姐姐说,为什么不觉得胎记的存在让我更特别呢?我现在已经慢慢接受它了,把它当成独特标记。”清明节前夕,大冶市还地桥镇曙光学校的小丽(化名)在给大学生志愿者姐姐的回信中写下这样的话语。

半年以来,像小丽一样通过一纸信笺连接外面世界的该市在校中学生有526名,他们与志愿者哥哥姐姐往来的书信达到1647封。

2023年11月8日,大冶市在全省首个启动“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项目。参与项目的乡村儿童,可以与在校大学生、优秀企业员工等志愿者“一对一”书信往来。这些志愿者哥哥姐姐是项目实施方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和知名企业员工严格筛选招募而来。一纸信笺就此成为乡村儿童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一段段情谊温情守护他们成长。

“曾经,大冶市留守儿童分布广泛,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亲情缺失、学业倦怠等现象,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大冶市慈善总会秘书长黄开明说,“童心陪伴”项目实施半年来,大冶市已有9所中学学生参与。大冶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访多所学校师生了解到,在书信互动中,志愿者作为倾听者的角色,扮演学生的“树洞”(注:网络流行词,指网络上承受秘密、私事的平台,这里指可以倾诉并保守秘密的对象),鼓励他们在书信中表达、倾诉、梳理自我认知,为他们树立求学榜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父母在外,在家里由外婆带,内心受了委屈没人会听,而您在信中鼓励的话语,给予了我继续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在书信中,孩子们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诉说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学业上遇到的难题,有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表达自己收到书信的惊喜。

该项目也获得校方积极反馈——曙光学校负责人说:“留守儿童缺少玩伴,项目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对象,表达自己的心声,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金牛镇初级中学负责人说:“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比较多,项目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大冶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波表示,项目实施是为乡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建设的有益尝试,让他们在跨越时空的社会大爱陪伴中健康成长。

童心陪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包东喜 通讯员 汪丽 黄开明

“我喜欢追星,但父母、老师好像不让。”“我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和朋友吵架。”“我是一个‘小吃货’。”4月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大冶市殷祖镇初级中学,青春洋溢的中学生们说,他们写信时“文思泉涌”,聊的话题五花八门,远方的大哥哥大姐姐都积极回应,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

交一个神秘而暖心的朋友

“去年11月以来,我校学生已寄出3封信,收到志愿者回信两封,估计第3封回信快要到了。”该校德育处主任卫建军说,学生们写好信装入信封,他通过快递寄给公益机构,对方转寄给志愿者们,回信也通过公益机构集中寄给他。

这些信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不知道,通信双方也不了解彼此的具体信息。“但大家都很喜欢这件事,很多学生写信、寄信时非常激动,一碰到我就问‘信到了吗’,大家都很期盼。”卫建军说。

“我感觉交了一个神秘的好朋友。”七年级男生小明(化名)兴奋地说,该校七年级、八年级每个班都有学生参与“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他是第一批报名的,当时每个班只有几名学生参与。等他们收到回信,其他学生很羡慕,也要参与。

与小明通信的是一名男大学生。“我跟他说,我的成绩不稳定,有时候莫名其妙地烦恼,不想写作业。他回信说,学生要把写作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爱上写作业;但也要适度,累了就出去走走,让眼睛休息一下,放松心情。”小明说,他收到回信时,高兴得半夜都睡不着,看了十几遍,第二天早上都起晚了。

八年级女生小怡(化名)说,她考试没有考好,向大姐姐诉苦,请教“如何高效地学习”,“大姐姐详细介绍了自己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的方法和技巧,还鼓励我树立信心,让我感觉很温暖。”

八年级女生小萱(化名)说,写第一封信时,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简单自我介绍,问“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总共才三四百个字,“没想到大姐姐的回信内容丰富,不仅讲她的生活点滴,还提了好几个问题,非常关心我,让我感到好像有一束光照亮了我。她只比我大4岁,感觉就像是同龄人,我后面写的两封信就跟她说了好多心事。我们还互相上传了校园风光、城市风景、乡村风景的照片,现在我们就像最亲密的朋友一样。”

“对学习、生活、未来感到更有劲头”

学生们都很珍惜与大哥哥大姐姐通信的机会。“我把回信给妈妈看,差点被不懂事的妹妹撕了,后来我就把原件藏起来,平时跟同学们传看复印件。”小明说,他每次写信,都把字典放在桌上,随时查阅;他还在信中用上了新学的修辞手法,和同学们讨论该如何回信,让自己显得更有文采。

大冶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益机构招募志愿者的淘汰率高达75%,努力选出有爱心、高素质、能引导孩子们成长的志愿者。

这群孩子在文字中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和力量。

当孩子们为考试没考好而烦恼时,志愿者分享高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当孩子们与朋友、家人发生争吵时,志愿者通过讲述自己过往相似的经历,启发他们真诚与人沟通,化解矛盾;当孩子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志愿者通过答疑解惑,引导他们坚持梦想,奋勇前行。

志愿者的回信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小明、小萱、小怡对记者说,他们和同学们经常一起看那些信件,发现大哥哥大姐姐来自天南海北,除了在校大学生,还有航空公司、银行职员等。“我感觉交了很多朋友,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对学习、生活、未来感到更有劲头。”小明说。

创新之举呼唤更多共鸣

“你们愿不愿意做小小志愿者,向更多同龄人推荐‘童心陪伴’项目?”大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的问题一抛出,几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项目时间能延长,让他们和大哥哥大姐姐多聊一聊。

该负责人表示,大冶市各相关部门会加强协作,通过开展一些活动等方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让项目可以扩大范围,连接更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覆盖更多有需求的乡村少年儿童,满足他们的‘微心愿’”。

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潘兰认为,“童心陪伴”项目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因为它给乡村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孩子们与志愿者通信,获得了宝贵的精神支持。书信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沟通工具,让他们能够在信任和安全的环境中敞开心扉。这种个性化的关怀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他们面临生活挑战时。

“这个项目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实践,它不仅解决了乡村少年儿童的即时需求,而且为他们的长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项目值得推广,以支持更多乡村少年儿童走向更加光明和健康的未来。”潘兰说。

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了解此事后表示,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典型性,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全省发挥了先试先行和示范引领作用。

(载于2024年4月11日《湖北日报》第8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